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按月配资助手网
诊疗何时迈入ADC时代?且听ESMO候任主席CSCO现场权威发声
整理| Sonia
由中国临床学会(CSCO)、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主办的“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CSCO学术年会”于2025年9月10-14日在中国山东济南举行。
本届大会中,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候任主席、来自意大利的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应邀出席,并针对乳腺癌领域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药物的应用前景带来了精彩分享。医学界小编特整理精华部分,与各位读者共同学习进步。
覆盖全型,贯穿全期:
ADC药物改写乳腺癌诊疗格局
从既往三年临床实践指南的修订中可以窥见近年来治疗的最新动向,即ADC已成为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类药物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,在缓解率、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mPFS)以及总生存期(OS)方面都展现出显著优势。ADC在一线治疗中,具备完全取代多种癌症类型的标准化疗方案的潜力。
在HER2+乳腺癌中,T-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明确优于化疗加曲妥珠单抗+帕妥珠单抗双重阻断疗法(THP方案)。在DESTINY-Breast11研究中,在高危HER2+可手术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,现有数据表明,实验组(德曲妥珠单抗序贯THP)在获得更高病理学完全缓解率(pCR)方面优于标准治疗组(剂量密集型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THP,ddAC序贯THP)[1],且实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mPFS)达到40.9个月,而标准治疗组仅20个月。因此在这类疾病中,ADC必将取代标准疗法。。
此外,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,ADC也具有其独特优势。首先,ADC减少了化疗的暴露毒性;其次,提供了基于特定靶点表达的精准靶向治疗机会;第三,研究者及临床医生推动ADC药物向早期乳腺癌治疗阶段前移,或将有助于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。今年,DESTINY-Breast11研究将有后续数据发布,值得持续关注。
厘清用药顺序,加强标志物挖掘:
ADC药物耐药机制与未来探索方向
ADC药物可搭载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或微管蛋白抑制剂。通常,第二种ADC(称之为ADC2)的疗效会较弱,表现为mPFS缩短。目前认为可能的耐药机制有以下几种:
首先,ADC耐药可能与载荷药物的交叉耐药有关。例如,依沙替康(exatecan)和戈沙替康(govitecan)都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,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。因此,如果患者先接触了ADC1,再接触ADC2,这两种载荷之间的交叉耐药机制可以解释ADC2的活性降低的原因。
第二,转化医学研究中的经典耐药机制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。其一是靶抗原表达的下调。例如,DAISY研究发现,在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患者中,出现了HER2表达水平的下调[2]。有研究对经治进展的患者进行了多次活检,通过测序技术在克隆进化的背景下发现,对戈沙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可能发生TROP-2受体(其编码基因为TACSTD2)的突变,这种特定突变会降低药物与靶抗原结合的能力。此外,该研究还发现了另一种与TOP1基因相关的突变,该基因编码代谢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酶,这种突变也可能导致耐药[3]。
因此,未来研究中,针对ADC耐药的策略开发,首先关注探索ADC的使用顺序,其次则是寻找能够预测对特定ADC耐药性的生物标志物。
联合靶与免,平衡效与毒:
ADC联合治疗策略的当下与未来
“我认为最佳的联合方案应是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。“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提到。
参考BEGONIA试验的数据,这项研究探索了Datopotamab deruxtecan(Dato-DXd)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的联合疗法,结果明确显示,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,无论PD-L1表达状态如何,该方案都能显著增加免疫原性细胞死亡;再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强化作用,总体缓解率可接近80%。这表明ADC与免疫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协同效应[4]。另一项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开展的ASCENT-04/KEYNOTE-D19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:与化疗相比,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方案将mPFS从7.8个月延长至11.2个月,并显著提高了缓解率[5]。这无疑是协同效应的典型例证。
此外,在ADC药物联合靶向治疗方向也有相关探索,并呈现出一定获益。DESTINY-Breast09试验证明,ADC与帕妥珠单抗体的联合使用可将缓解率提升至85%,mPFS延长至40个月。
需要强调的是,ADC本质上是一种“智能化疗”,当其与其他药物联用时,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,这一特性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无限拓展平台,精准转化未来:
ADC技术在肿瘤中的无限可能
ADC药物是一个具有无限拓展潜力的技术平台。其核心在于:一旦识别出特定的靶抗原,就能够构建相应的抗体并偶联化疗药物。首先,ADC技术允许搭载多种类型的化疗载荷;其次,它可以针对不同靶点设计多种抗体形式。
从膀胱癌、肺癌到罕见疾病领域的治疗现状来看,ADC药物无疑代表了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。在许多当前常规使用化疗的疾病领域,ADC有望完全替代传统化疗;而在一些化疗效果有限的癌种(如膀胱癌)中,ADC更是在mPFS和OS方面带来了显著突破。
未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管理毒性反应。ADC的药物谱系非常广泛,其毒性反应谱也同样复杂——即使是针对相同靶抗原、搭载相似载荷的ADC,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毒性特征。因此,未来研究需重点考察ADC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,并深入探索如何不仅有效管理、更要主动预防毒性反应。
专家简介
Giuseppe Curigliano 教授
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候任主席
IEO早期药物开发部主任实验治疗项目联合主席
米兰大学肿瘤与血液肿瘤科学系指导委员会成员
意大利国家卫生理事会成员
期刊ESMO Open主编
国际期刊
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、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编委
参考文献:
[1] Enhertu followed by THP before surgery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meaningful improvement in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igh-risk HER2-positive early-stage breast cancer in DESTINY-Breast11 Phase III trial. Retrieved May 7, 2025
[2] Mosele F, Deluche E, Lusque A, et.al.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variable HER2 expression: the phase 2 DAISY trial. Nat Med. 2023 Aug;29(8):2110-2120.
[3] Coates JT, Sun S, Leshchiner I, et.al. Parallel Genomic Alterations of Antigen and Payload Targets Mediate Polyclonal Acquired Clinical Resistance to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Triple-Negative Breast Cancer. Cancer Discov. 2021 Oct;11(10):2436-2445.
[4] Schmid P, et al. 2023 ESMO Abstract 379MO.
[5] First-Line Sacituzumab Govitecan + Pembro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FS Over Chemo + Pembro in PD-L1–Positive TNBC. 2025 ASCO. https://dailynews.ascopubs.org/do/first-line-sacituzumab-govitecan-pembro-significantly-improves-pfs-over-chemo-pembro-pd
责任编辑:Sheep
*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